表面張力儀快速、可靠的質量控制模式。設定測量參數后可以準確測量并顯示表面張力值。能夠獨立設定測量范圍、測試數據數目、測量的平均值,是研發的理想工具。該表面張力儀專門用于生產過程中的連續監控模式。用戶能夠容易調整測量參數。
表面張力儀的結構,主要由扭力絲、鉑金環、支架、杠桿架、蝸輪付等組成。使用時通過蝸輪付的旋轉對扭力絲施加扭力,并使該扭力與液體表面接觸的鉑金環對液體的表面張力相平衡,當扭力繼續增加,液面被拉破時,扭力絲扭轉的角度,用刻度盤上的游標指示出來,此值就是M值,用mN/m表示。后用M值乘以校正因子F,即得液體實際表面張力值δ。
表面張力儀根據測試原理的不同可分為三種:鉑金環法、鉑金板法和大氣泡法。
鉑金環法
鉑金環是用直徑0.37mm的鉑金絲做成周長為60mm的環,測試時先將鉑金環浸入液面(或二種不相混合的界面)下2-3mm,然后再慢慢將鉑金環向上提,環與液面會形成一個膜。膜對鉑金環會有一個向下拉的力,測量整個鉑金環上提過程中膜對環的所作用的大力值,再換算成真正的表面(界面)張力值。由于鉑金環法測試起來比較麻煩,測試誤差也比較大,已迅速被鉑金板法所取代。
鉑金板法
當感測到鉑金板浸入到被測液體后,鉑金板周圍就會受到表面張力的作用,液體的表面張力會將鉑金盡量的往下拉。當液體表面張力及其他相關的力與平衡力達到均衡時,感測鉑金板就會停止向液體內部浸入。這時候,儀器的平衡感應器就會測量浸入深度,并將它轉化為液體的表面張力值。
大氣泡法
氣泡在壓力下出自不同直徑的兩支玻璃管口,在液體里大壓力差產生的氣泡直接與表面張力是成正比例的。表面活性劑內含的活性分子的表面張力變化便需要用大氣泡壓力法去測量。氣泡形成時,根據速度的改變所得到的數據,便可作為研究表面活性劑的活躍分子擴散時間,即是動態表面張力測量方法。